2016年12月21日上午,“印痕·獨山玉新生產成長研討會”在中國玉雕大師創意園內龍山玉雕培訓學校三樓如期舉行。南陽市玉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趙金文、市節會辦主任崔德銳、市節會辦副主任劉劍刈、鎮平縣政協主席任瑞林、縣委宣傳部長周清玉、縣玉管委主任龐玉泉、知名玉文化專家俞偉理、縣寶協會長李杰、國家級玉雕大師劉國皓、張克釗、張春風、王東光、劉曉波以及部分省級玉雕大師,獨山玉中堅力量等6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會議現場,各級領導及前輩大師們圍繞“獨山玉雕刻歷史的發展和技藝創新” 、“獨山玉雕刻人才的成長因素”等主題展開探討,為14位獨山玉新生代梳理發展方向,提升藝術風格,修訂藝術人生之路。領導大師們字字珠璣,飽含著著對新生代創作者的殷殷希望和拳拳祝福,以下為研討會現場部分錄音整理,特刊如下,以資紀念。
劉曉強(活動主承辦方、南陽獨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長、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、總設計師)
劉曉強:獨山玉雕是南陽玉雕產業的支柱產業,南陽玉雕依托獨山玉雕而發展成為目前包羅萬象、馳名中外的產業品牌。獨山玉雕刻有著悠久的歷史,特別是近16年來,獨山玉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期,實現了歷史上的突破,這得益于有領軍企業的帶領,有致力于獨山玉雕刻的大師引領,并總結出了一套獨山玉的雕刻理念,創作出了一大批風格獨特,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產品,這批作品在國內“天工獎”等行業評比中屢獲大獎,填補了長時間以來獨山玉沒有國家級大獎的空白。這16年來也成就了一大批獨山玉雕刻人才,這批人才大多出生于70年代,他們不斷引領獨山玉雕刻藝術的創新和發展,我把他們定義為獨山玉雕的中堅力量。同時,我們也欣喜的看到,如今有一批以80后為主體的年輕人,他們青春年少,敢于突破,正處于藝術的上升期,這支隊伍,我個人把他們定位為獨山玉“新生代”。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持續性建設,我們今天看到了新生代的優點,也看到了他們的不足,比如說他們在創作中的迷茫,在對作品整體把控中的一點缺陷,在雕刻技法上的不足,所以,我們組織這個研討會,就是在幫助他們梳理自己作品的脈絡,也梳理他們的創作方向,查找問題的存在,尋求解決的辦法,我想通過這個活動,去發現新人,扶持新生代的成長,這次活動也得到了南陽市節會辦、市玉文化產業促進會、鎮平縣玉管委、縣寶玉石協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,使我們有信心把這次活動舉辦成一次學術性、公益性、有價值、有意義的活動。
王東光(中國玉石雕刻大師)
王東光:很高興今天能夠來到這里,因為玉神對我有著很特殊的感情,在我琢玉生涯剛開始的五六年時間里,我也在玉神工作,玉神公司在劉曉強總經理的帶領下,不斷培養人才,發現人才,這在玉雕圈內是有目共睹的。這次回到玉神,看了新生代的作品展,我很有感觸。佛家講:不忘初心,成佛有余。我們做這一行,必須要堅持下去,只有實實在在的堅持,才能在這一行里闖出自己的天地。琢玉這么多年,我覺得前十年只是解決了“技”的問題,我不贊成如今這種大師稱號得到的過早的現象,到從業20年的時候,我感覺才對藝術有了一些感悟,但要想成為真正的大師,我覺得沒有三四十年的努力是不行的,而且還要考慮到自身的心性,一個人的性情和格調,也決定了他最終是不是能夠走出來的重要因素。早期做獨山玉有十來年時間,當時一直有一個夢想,就是創作出幾件獨山玉的重器,就像歷史上的《大禹治水》《瀆山大玉?!返鹊?,因為一個行業也好,一個大師也好,必須要有歷史性的作品,這樣在全國才會有地位,有發言權。從這個角度上講,我覺得獨山玉在做山子上,是不是能夠扣合歷史,做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,比如長征,白色玉料做成皚皚白雪,紅色做成軍旗黨旗,綠色做成草地和密林,這樣一來,獨山玉的各種色彩都能夠得到有效利用,做好后,放到軍事博物館或者歷史博物館,這就會成為獨山玉的一件重器?;蛘呶铱吹阶罱腥擞锚毶接駝撟鞯奶猩?,很有特點,技術也算成熟,稍微加以轉變,就能夠轉到以抗戰為主題的創作上來,成為扣合時代的作品,弘揚主旋律,倡導正能量,這也做出了我們玉雕人應該做的事情。
我琢玉已經將近三十年了,最大的感受就是,琢玉人,性情應該木訥一點,不能耍小聰明,也不能太富有,太富有會讓你忘記自己的初心,要多臨摹經典,多親近經典作品,只有接觸的多了,才能慢慢的感悟出屬于自己的東西。一個人的成就,主要是看他的精氣神,一件作品也是如此,看他的神韻,看他的刀工,能不能體驗自己的本真,做到真善美。
張克釗(中國玉石雕刻大師)
張克釗:謝謝各位領導、各位老師對活動的大力支持,借這個機會,給各位新生代們談談我對“初心”理解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道家上講“初心”就是清凈心,所以老子說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;儒家呢,講的的誠心,所以孔子說居之不倦行之以忠;佛家呢,講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。這就是初心嗎?其實不然,初心的背后有更深層次的意義,我的功力太淺,不敢妄談,但是如果誰真正理解了初心,那么恭喜你,你已經具備了一個成為大家的潛質。從文藝的角度上講初心,自從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,你的幸福將用我的生命來鋪墊。人生坎坷,難免磕磕絆絆,不忘初心,白頭偕老,皆大歡喜。這是理想化的,非常文藝的說法,實際情況呢,卻又非常難以預料,我的初心呢,很粗燥,也很簡單,從我從事玉雕到現在,在樹立初心的時候,感覺它就像我養的一條狗,外面的狗一叫,他就偷偷的跑了。我只好去找,反反復復的,找了跑,跑了找,所以我說初心這個東西是變動不拘的,整天丟,在這個過程中,我總結了三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是無知,純粹的無知,對美術沒有任何基礎,從事玉雕之前也沒有接觸過,所以大量的臨摹畫稿讓我吃了不少苦頭,在這個過程中,我逐漸明白了,做玉雕不僅是把作品做好,原來里面還有很多講究,這也朦朦朧朧的進入了第二個階段,基本的無知,一直到現在,接觸的面寬了,見的也多了,發覺玉器的講究更多了,傳承文化基因,延續文脈等等非常高深的東西,現在我給自己的定義,是處在基本無知的狀態,這也讓我非常高興,畢竟有進步,說了這么多,實際上,我是在探討初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,其實當初我也沒有太大的夢想,從事這個行業的初心只是為了維持生計,慢慢的我發現,做的好了,會有人夸,心里非常高興,在往后,我發現自己有一些想法了,非常激動,最后突然有一天發現,琢玉不僅能夠養家糊口,還能夠表情達意了,我想做個什么就做個什么,而且還有人喜歡,更外激動,所以初心在我來說,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鼓勵,自己內心的感受促成了我對玉雕這一行以及對獨山玉的摯愛,我這一輩子,別的什么都不干了,就干這個,這就是我的初心的形成。在這個過程中,用自己想法,讓自己感動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,初心容易跑了,為什么呢,有很多東西,比如經濟、別人的看法等等,這不是一個個體的單獨發展,而是一個個體和這個社會交融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既要保持自己,還要去博采眾長,這個時候如果把握不好自己,你就很容易迷失了自我,如果不小心迷失了,一定要認認真真的找回自己。這就是我的初心,希望給大家能夠帶去一些啟發。
劉國皓(中國玉石雕刻大師)
劉國皓:這次活動,對獨山玉、對南陽玉雕行業都是非常有意義的,作為玉雕大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責任,對行業的責任和對社會的責任,要能夠去感染別人,帶動別人發展,我經常在工作室里給學員們分享自己成功的五個步驟,也算是我對初心的一種理解和認識,第一,就是要明確目標。自己給自己定位,新生代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,知道自己是干啥的,不要因為有了一些榮譽就沾沾自喜。第二就是要有詳細的計劃,人生是很短暫的,在我們技術行業,60歲以后很少有人再干活了,那么我們在25歲之前,必須要掌握一門技術,30歲之前必須要有一些成績,39至40歲期間,要有成果,這是我對每個年輕人的要求和規劃。第三就是立即行動,學習的再好,不親自動手是不行的,看一千遍,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,我現在一直都在練習繪畫,光說不練,永遠不會成功。第四是修正行為,這個行為不僅是你工作的態度,更是人生的態度,要想成為大家,除了有精湛的技藝,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優秀的品德,尊師重教,才能德藝雙馨。第五是堅持到底,把工作當成愛好,一種興趣,這樣你就不會覺得累,只要你堅持了,不成功都很難!
王志戈(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)
王志戈:獨山玉這種材料,我理解的不是很透徹,我認為獨山玉這種材料本身就有局限性,比如裂紋,比如雜色不好處理等等,但獨山玉也有優勢,他的優勢也是別的材料所不具備的,一是巨大的體量,二是豐富的色彩,從這個意義上講,獨山玉的優勢能夠讓它承載很多的信息量,所以這么多年我一直認為,獨山玉不適合做小的作品,而適合做一些大體量的作品,就像剛才王東光大師講的,做一些歷史題材的作品,這種材料有更多可發揮性,在這方面,今后我也會認真思考一下。
司巖杰(獨山玉雕刻新銳)
司巖杰:非常激動能夠參加今天的活動,作為新生代,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一輩藝術家們的指導和幫助,我們是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,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,我們每個人的創作手法都不一樣,但是我們有一個共同性,那就是風格的不確定和探索精神,這可能是我們這個集體給大家留下的印象。作為一個新人,我之前一直在苦惱一個問題,就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?直到最近,我突然有了一些感悟,藝術風格不是目的,只是一個過程,比如歷史上的一些大家,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風格,會隨著我們知識的積累和經驗的變化而改變。
年輕是我們的優勢,使我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,我們的琢玉之路沒有終點,只有一個狀態,那就是,在路上,一直在路上。
俞偉麗(右二)玉文化專家,著名作家
俞偉麗:十年前第一次來鎮平,第一次見識了獨山玉的妖嬈,也第一次認識了這些曉強、國皓、克釗等老朋友,各有各的妖嬈。十年過去了,我再來看年輕一代的作品,我從他們的作品中,看到了很多熟悉和親切的感覺,當年的那批精英,很顯然已經成為棟梁,成為年輕一代的楷模,非常高興。同時我也從這些作品當中,看到了年輕人的那種突破傳統的強烈愿望,盡管有些處理手法還不夠老辣,但是,我覺得正是這種生澀,稚拙的感覺,恰恰是一種活力,一種生機,想來這也是玉神公司能夠永葆青春的真實寫照,所以我祝玉神公司永遠年輕,也恭祝各位年輕的創作者永葆初心,繼續努力。
任瑞林(鎮平縣政協主席)
任瑞林:玉文化產業在縣里舉足輕重,鎮平因玉而名,因玉而興,雕刻是鎮平玉文化產業的根基,提高玉雕水平的關鍵在人才,重點在大師,這次活動很有必要,時代的發展在繼續,人才的建設更不能斷檔,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,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,我們一定要建設好80后這批新生力量,讓獨山玉雕刻技藝能夠薪火相傳,持續發展。讓玉文化產業有強大的智力保障,當前,我縣玉文化產業與宏觀經濟一樣,也進入了新常態,顯現出一些問題和短板,在人才隊伍上,文化水平普遍不高,藝術修養整體不夠厚重,有的心態浮躁,功利心理嚴重,缺乏工匠精神,在人才培養上,模式傳統,產學研結合不緊密,設計創新欠缺,工藝精湛的產品不多,產品同質化嚴重。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,培養人才要著重開闊視野,轉變觀念,夯實文化基礎,提升自身素質,弘揚工匠精神,提高藝術修養,借這次活動,我對獨山玉雕新生代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:
你們選擇雕玉,選擇雕刻獨山玉是正確的,因為玉雕是我們鎮平的支柱產業,你們作為行業的新生力量,為這個產業的發展,為鎮平經濟的發展來做貢獻,縣委政府是肯定的。同時南陽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,你選擇獨山玉雕刻也是正確的,獨山玉又是我們南陽獨有的玉種,說明你們熱愛家鄉。尤其是獨山玉色彩豐富,能夠給我們的創作設計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,選擇雕刻獨山玉更能展現你們的才華,更能展示你們的水準。
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必須有上乘的料子,完美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。所以選料,你們要盡量選擇上乘的料子,完美的設計則需要你們把原料的優點展示出來,把它的瑕疵巧妙處理,化瑕為瑜,再加上你們精湛的雕工,這才是一件好的玉雕作品。而獨山玉因為色彩豐富,創作好了才能更加提現它的藝術價值,而不像白玉、翠玉,我們在加工白玉翠玉的時候,他的價值就在它的質地上,我們一目了然,而我們在設計獨山玉作品的時候,則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,有時候半個月、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都不知道這塊玉適合做什么,這也要求你們要掌握更多的知識,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。我希望你們要向前輩們,要向這些玉雕大師多學習,增加自身的素養,甚至可以去各大美院深造,提升理論水平,只有持之以恒不斷的學習,才能有文化的積淀,來迸發你創作的靈感,希望你們能夠像劉曉強先生一樣,在獨山玉這個行業中嶄露頭角,施展才華。也希望你們像張克釗同志一樣,雕刻的作品在全國有影響力,也希望你們經過幾年、幾十年甚至一生的努力,雕刻出一件、幾件、幾十件作品是獨一無二的、流芳百世的作品。作為政府,我們也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協會的工作,積極創造條件,為行業優秀人員爭取更多的榮譽和支持,同時希望縣寶協能夠繼續發揚積極主動服務,團結協作發展的優良傳統,發揚團結、實干、創新、擔當的新時期鎮平精神,把握發展機遇,不斷開拓進取,扎實做好工作,努力開創鎮平玉雕發展的新局面,使鎮平玉雕的名氣越來越響,鎮平玉文化產業越來越強,鎮平玉雕的影響越來越大,鎮平玉雕的明天越來越好。
趙金文(南陽市玉文化促進會會長)
趙金文:今天來參加這個活動很高興,應當說,在全國玉雕形勢不大景氣的情況下,我們鎮平的產業仍然在堅守,仍然在前進。同時,又能在這個時候,玉神公司承辦這項活動,使我們感到非常欣慰。借這個機會,我代表南陽市玉促會,向這樣的研討會表示敬意,向獲得新銳獎的新生代們表示熱烈的祝賀!
玉神公司風風雨雨走過數十年,為我們鎮平的玉雕產業乃至南陽的玉文化產業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他不僅在輝煌時期創作了很多優異成績,在目前的艱難時期還能夠做玉雕產業的帶頭人,這是值得我們稱道的事情。充分說明,玉神公司是一個真正做玉文化產業的公司,玉神公司的帶路人,真正是我們玉文化界的領頭羊,所以也借這個機會,向玉神公司、劉曉強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!
今天的研討會,既有我們已經成名大師的精彩分享,也有我們新生代代表的表態性發言,大家交流非常到位,特別是幾位大師,我在鎮平工作期間,都受到你們的支持和幫助,也親眼看到你們在這個歷史過程中走過的歷程,創造的業績。特別是獨山玉的優秀代表張克釗同志,在全國都很有名氣,為我們南陽獨山玉在全國玉雕界占有一席之地立了大功。所以鎮平人不會忘記這一代大師,南陽人,河南人,中國玉雕人都不會忘記為獨山玉做出貢獻的這些大師。更欣喜的看到了一批80后,90后獨山玉玉雕新人的成長和希望,通過這個活動,我也飽受教育,作為南陽玉促會會長,如何把南陽玉雕產業做大做強,確實是重任在肩,也借這個機會,給新生代的年輕人提幾點希望,希望你們能夠傳承前輩們的優秀品行和精湛技術,弘揚好玉文化產業的發展傳統,帶領這個產業走向一個更高的臺階。
一是要堅定信心,堅守陣地,不忘初心。面對目前的形勢,我們仍然要堅定發展玉雕產業的信心,這既是幾代人發展玉雕產業的初心,更是我們年輕人今后發展的初心,我相信每一個玉雕人在剛開始學習玉雕的時候,肯定不是把眼睛盯在錢上,而是想的如何學到一門手藝,傳承一門文化,做大一個產業,這就是我們的初心。我想,既然有這個初心,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問題,都應該堅忍不拔。實際上目前這種玉雕行情,是與大經濟形勢相輔相成的,在想回到十年前的暴利時代恐怕是不可能了,但是,玉雕作為一個文化產業,它是有生命力的,我們民族文化是有生命力的,中央不斷強調,要弘揚傳統民族文化,要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,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,國務院出臺了《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規劃綱要》,列入十三五規劃,所以這是一個大環境、大趨勢。同時,我們過去老說,玉雕走過了三個歷史階段,由神玉階段走向了皇玉階段,由皇玉階段走向了民玉階段,實際上,就目前來看,玉雕文化才真正走入民玉階段,也就是說,今后我們有著傳統文化的中國老百姓,隨著經濟收入的不斷提升和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,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不斷擴大,而且我們玉雕行業也會出現由過去的炒作變為實實在在的生意,由高昂的價位逐步回歸到理性的價位,所以老百姓買得起玉,戴的起玉的時代已經來臨了,這就是我們的商機,要看到這個商機,同時我們玉雕人也要打破那種暴利心理,認清經濟發展的規律,所以,不論是玉雕人還是消費者,真正融為一體的時代來了,隨著十九大的召開,經濟形勢不斷好轉,我相信,玉文化產業也必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。
第二呢,是我們要培養新人,創新理念,文化產業做文化。玉雕是個文化產業,文化產業的突出特點是要把文化內涵做豐富,才能夠有生命力,有需求點,我們的新生代要把初心放在追求藝術上,追求精品上。我們現在的藝術品在市場上,價位依然堅挺,特別是名家的藝術品,不管是南派北派,都有上億幾千萬的作品,為什么有這種作品?是因為他沒有把玉雕當成工藝品,而是當成藝術品在進行創作,就像玉神公司的作品《心路》,它能夠震撼人們的心靈,引發人們的關注,打造企業品牌,沖擊市場賣點,所以我們從開始就要追求這種精品意識,不能放松,不能受投機取巧心理的影響。藝術是無價的,獨山玉的真正賣點還是在藝術。我們一定要確立大國工匠精神。一個國家是否強盛有兩個體現,一是制造業強大,二是文化產業強大。玉雕這個工作非常寂寞也非常單調,如何追求完美,就要培養對它的興趣,一旦你把玉雕當做自己的興趣,那么你工作起來就不知道疲勞,不知道寂寞,只會感到幸福。
三是我們要有對接市場的能力。我們的作品是要賣錢的,按照現在的說法,要改革供給側,要了解市場需求。要去產能,調結構,不能生產過多的同質化的產品,要創作文化精品,要創作針對80、90后這一代人的精神需求的作品,借助大數據,不同層面的去研究探索。我相信,在政府的支持和前輩們的扶持下,未來的藝術之路,你們一定會走的更遠,走的更好!